关于小学班主任批评教育权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部分家长对孩子的保护甚至“溺爱”程度有所提高,导致小学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教育权时变得更加谨小慎微。
为了维护小学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解决批评教育权弱化的问题,教育部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提出了明确的规定。
《指导》中提出,班主任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有义务、有责任指正小学生的错误行为。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批评教育权
引言:小学是儿童养成自身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的重要阶段,同时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也随着年龄不断增长。
在小学阶段,如果小学生没有得到更好的引导的话,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养成不好的性格。
因此,对小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和思想引导,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但是,社会的舆论导向和家长的干预导致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受到了弱化,从而对小学生的批评教育显得畏手畏脚。
一、小学班主任批评教育权弱化的原因
1.1教师社会地位降低,权力得不到有效保障
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中都有“尊师重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对老师的无限尊崇的名言警句。
例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一成语,将老师或者师父的地位提高到了学生父亲的位置,体现了古代对教师的尊重。
虽然以上举例都是在古代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是除去家长之外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教授知识最多的人。
因此,尊重教师的传统美德今后也应继续发扬。
其次,“教不严,师之惰”也给教师在教授课业时提出了一定的限制,教师在教授课业时要对学生负责,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学生的课业和行为。
但是,在社会极大开放、言论的新时期,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急剧下降,行使批评和引导的教育权力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再加上家长们一些片面思想和不配合的行为,导致教师不敢去行使对小学生的批评教育的权力和义务,导致批评教育权被弱化。
1.2社会舆论误导,造成教师不愿行使批评教育权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现代的人们营造了“开放、互动”的网络时代。
在网络上不断出现“教师批评学生、虐待学生以及学生因教师的批评导致离家出走”等信息报道,再加上有些家长没有正确的对待这类新闻,导致了社会舆论倒向指责、批判教师的方向。
据调查显示,教师批评教育的不当行为发生的几率较低,家长和社会不应该将责任都归结为教师的教育问题。
在社会舆论误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愿意行使批评教育权,即使看到学生犯错有些教师也视而不理,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和家长使用错误的行为和舆论的力量压制了教师应行使的合理权力[1]。
二、针对小学班主任批评教育权弱化的有效对策
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心。”由此可以得出,在苏格拉底的心中教育是唤醒和开发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充实。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针对教育的本质提出了见解,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没有经过教育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发展至今,我国的教育本质还是围绕着“立德树人”的中心思想。教育不仅是将知识教给学生,还应在教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除了有管理学生课业方面的义务和职责外,还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的责任。
小学班主任对于小学生的不良行为指正批评时,必须通过实事求是的批评,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从而确保学生从内心进行改正。
但是,在进行批评教育时,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学生,还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使用合适的方式和语言实事求是地批评学生的不良行为。
基于此,针对现阶段小学班主任批评教育权弱化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2.1学校要坚定维护班主任的权力,健全保障制度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肩负着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的管理工作。
再加上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的“课改”压力和社会的舆论压力,导致了班主任在工作中背负着沉重的教学任务和较大的管理压力两座大山。
在这种压力下,班主任在工作中分身乏术,导致出现了一些与家长沟通不及时,将不良情绪带入到对学生批评教育过程当中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直以来,因班主任和老师批评学生引发家校纠纷的事件时有所闻。
在因批评引发家校纠纷的情况下,学校管理者应积极为班主任化解矛盾,维护班主任的威信和权益,不能当旁观者甚至避而远之,把压力甩给班主任。
首先,学校应给班主任进行减压,理解班主任的难处,积极帮助班主任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其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在激发班主任管理学生不良行为的责任心的同时,通过学校规章制度保护班主任的权益。
另外,学校通过合理的操作促进家长对批评教育工作的深入理解与配合,拉进师生和教师与家长的关系[2]。
2.2学校指导和监督班主任合理利用权力
学校作为教育的组织者,有权利有义务指导和监督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创新的意见》中强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因此,学校在针对班主任的指导工作中,要增强教师的意识和大局意识,在激发班主任师德情感的基础上,指导班主任合理利用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权力。
学校应积极组织各年级班主任深入学习教育部颁发的各类政策和指导方针,通过开展师德培训课堂的方法培养班主任的德育能力。
其次,学校针对班主任行使的批评教育权力应加强监督工作,不要在发生问题后再展开行动解决。
而是应通过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绩效管理的方法对班主任的教学管理行为进行监管,从而使批评教育工作在合理的范围内开展。
2.3班主任积极探索合理的批评教育方式,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
由于我国的教育在实际中被划分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部分内容。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还要联合学生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内容进行适当合理的批评教育工作。
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的不良行为时,首先要尊重学生,只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
其次,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充分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后再开展批评教育工作。
不可不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打击批评,避免学生产生激烈的反抗情绪。
第三,班主任在进行批评教育工作时,要采用合理的方法,通过灵活的教育途径,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从而从心底里激发出改正错误的决心。
班主任在积极探索合理的批评教育方式的同时,还能够改变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心理状态,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家长也要正确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与学校、教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批评教育工作涉及到班主任、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等四方面关系的构建,为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和班主任、学校应积极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批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有义务、有权力针对小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实事求是的批评教育。
但是,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方式,针对错误行为进行指正引导。
为了让班主任顺利行使纠正学生错误的权力和义务,学校作为教师的强大后盾应积极出面维护教师的正确行为,从而提升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