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李白最经典的10首七言绝句,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3 08:22:18    

一、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周总理书李白诗《峨眉山月歌》

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四岁离开蜀地时所写。这首诗最令人称奇的是,在短短的28个字中,李白连用了5个地名,足足占了十个字,却丝毫不影响他的情感表达。

首句写仰视之景,但见青山吐月,意境优美。

次句写俯视之景,月影入江,随江水流动。月影自然不会动,只有船动月影才会动,这句巧妙地点出的行船之事,写得空灵入妙。

三四句从流字展开,以三个地名写月下行船的情景,诗情流动。

全诗的情感,只在“思君”二字,却能让人感受到千里行船,千里思君的深情。李白将思念的情感,融入山川万物之中,使得情感更加醇厚深远。

山川日月,任李白自在挥洒,非天纵诗才不能为。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中评:“李太白‘峨眉山月半轮秋’云云,四句中用五地名,毫不见堆垛之迹,此则浩气喷薄,如神龙行空,不可捉摸,非后人所能模仿也。”

二、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直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钱松喦(1899—1985)画《望天门山》

这首词写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夏秋之交,李白在游览完洞庭苍梧之后,乘船东下,过天门山,看到天门山壮丽的奇景,李白兴奋地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围绕着一个“望”字来写。首句是远望,天门山竖立大江之中,截开大江,山与水相互角力,展现出大自然的恢宏壮美。

第二句写近观,船行至天门山脚下,奔腾的江水,因天门山的阻挡,席卷而回。

第三句写环视,大江两岸,青山相对而出,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运动是相对的,李白站在自己的视角下,青山由静变动,纷纷出迎他这位谪仙人。青山过眼,美景迭出。

最后一句写前瞻,船过天门山,江面变得宽阔,水流变得平缓,眼前红日,映照大江,红日之下,一片孤帆缓缓行来。

这首诗的前三句,如江天翻涌,写得气魄雄浑,最后一句却归于平缓,写得博大从容,能以从容之笔,收翻天巨浪,这正是此诗的妙处。

可以这么说,前三句是技巧,杰出的诗人都能做到,最后一句是境界,只有李白这样的人才写得出。

三、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同样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李白出游金陵,初登庐山,写下此诗。

诗中写,诗人登上庐山北面的香庐峰,日照之下,香庐峰紫气缭绕,有如仙境。抬眼望去,庐山瀑布飞流而下,让诗人怀疑,这莫不是银河从九天落下来。

有人到了庐山,看到庐山瀑布,不过是三叠泉,于是便说李白骗了他。且不说,千年前的庐山,未必是现在这样,诗人写景,写的是胸中之景,眼前之景,不过是胸中万千气象的引子。

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多么宏大的景象,真是令人神思飞越,浮想联翩。李白最令人向往的,便是他胸中的气象。

四、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毛主席书李白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公元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后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写下此诗。

这首诗的前两句,从孟浩然的角度来写离别,孟浩然向西辞别李白,离开黄鹤楼,在烟雾缭绕繁花盛开的三月,东下扬州。

后两句从李白的视角来写离别,李白望着孟浩然的船离去,直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这首诗的前两句,被编选《唐诗三百首》的蘅塘退士孙洙评为“千古丽句”,李白用“烟花”这样美丽的字眼,将孟浩然的扬州之行渲染得风流艳丽,让人神往。

全诗写的情深而不伤,意厚而不悲,风流蕴藉,令人回味无穷。

五、清平调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情,沉香亭北倚栏干。

李白的这组七组,是描写美人的千古名篇。

天宝年间的一个春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的沉香亭赏牡丹花,宫中伶人正准备表演歌舞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于是,唐玄宗召李白进宫献诗。

李白奉诏进宫, 在金花笺上写下了《清平调词三首》。

这三首七绝,将杨贵妃与牡丹花合写,牡丹花是大唐的国花,杨贵妃是大唐最美的女人,而李白,是大唐最浪漫的诗人,三绝合一,铸就了这首千古名篇。

第一首用想象来渲染杨贵妃与牡丹花的美,她们的美,让人仿佛置身仙境。

第二首则用反衬的手法来写杨贵妃与牡丹花,巫山神女只在神话传说之中,赵飞燕已经湮灭在历史之中,这些都是虚幻的美,这些当然都比不上现实中的杨玉环。

第三首诗写杨贵妃与牡丹花的美,让盛唐皇帝唐玄宗忘记了人生的苦恼。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中说:“三章合花与人言之,风流旖旎,绝世丰神。”

六、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书法《上阳台贴》

这首诗是写友人对饮的美好体验。

今天的酒文化,已经沦落为一种交际中互相伤害的工具,失去了潇洒自在,狂放不羁的酒神精神。

李白在这首诗中,就像我们展现了喝酒的正确打开方式。

他们喝酒的地方,是繁花盛开的山中,在这样的环境中,远离世俗的纷扰,人生得到了最大的逍遥与快乐,他与友人自在饮酒,相契于心,一杯一杯又一杯地品味着美酒佳酿。

他们不会喝醉了还说我没醉,也不会用各种托词压对方饮酒,而是“我醉欲眠君且去”,明天想喝了,再抱着琴来,一边弹琴一边饮酒。

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友情,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人生态度呀!

七、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南宋画家梁楷画的《李白行吟图》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游览越中(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吴越金争霸的历史,写下这首诗。

诗的前三句写越王勾践争霸获胜时的意气风发,他得胜还朝,战士衣锦还乡,宫殿里宫女成群,貌美如花,那时,勾践是多么的春风得意。

最后一句一转,描写昔盛今衰的情景。那富丽堂皇的越王宫殿,如今已经成为了泥土,那些如花的宫女,也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今越中大地,只有鹧鸪飞来飞去。

清代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中评:“前三句极写其盛,末一句始用转笔以写其衰,格法奇矫。”

八、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毛主席书李白诗《赠汪伦》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汪伦是泾川豪士,听说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至,结果汪伦告诉他:“‘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大笑,款留数日。李白离开的时候,汪伦亲送,李白作《桃花潭》绝句一首相赠。

清代距唐代,已有千年,这样的诗话,自然不可信,但却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李白与汪伦的友情。

这首话最动人的地方,是李白用天然质朴的语言,写出了天然纯朴的友情。

李白乘船要走了,汪伦在岸上边走连唱歌相送,送别赠诗,很常见,但唱歌相送就不多见了,这放在现在,是要社死的,但放在唐朝,放在汪伦身上,却有一种让人感到纯朴动人。

而李白写深情,也不用缕心刻骨寻找惊奇之语,他随手拾掇,眼前的桃花潭水,便成了他表达情感的最佳载体。

这样大白话般的寻常口语,却让人感受到了深厚而纯朴的友情。

《此木轩论诗汇编》中评:“‘桃花潭水深千尺’,掩下句看是甚么?却云‘不及汪伦送我情’,何等气力,何等斤两,抵过多少长篇大章!又只是眼前口头语,何曾待安排雕鉥而出之?此所以为千秋绝调也。”

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七绝,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

安史之乱时,李白隐居庐山,永王李璘慕李白大名,再三邀请他入幕,李白怀着报国之心,成为了李璘的幕僚,没想到李璘发动叛乱,才入幕十天的李白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郞。

乾元二年春天,李白行至奉节白帝城,赦令传来,他惊喜交回,立即返身下江陵,并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在这首诗中,李白没有用一个字来写他的心情,但我们读起来,能很自然地感受到他那轻快愉悦的心情,山川万物,在他的笔下,显现出明快动人的色彩。

明人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白帝至江陵,春水盛时,行舟朝发夕至,云飞鸟逝,不是过也。太白述之为韵语,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此诗最妙之处,还在第三句,如果一味写快,全诗便失之流滑,而第三句引入猿声,使全诗有了一个顿挫,走处仍留、急语仍缓,使得全诗生动有味。

《唐风怀》中评:“境之所到,笔即追之,有声有情,腕疑神助,此真天才也。”

十、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最后一首,选了最能展现李白形象的《客中行》,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就评价此诗说:“太白真自传其神。”

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这首诗,李白通过诗与酒,来传达了他的人生态度。

诗中写兰陵美酒散发着郁金香的芬香,它在玉碗中闪动着琥珀般的清光,面对这样的美酒,只愿一醉,醉到不知身在他乡。

这首诗最让人感动是的最后一句,“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时不止是写身体上的漂泊,还是写心灵上的漂泊。

哲学上有著名的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中国古人对这三个问题回答是,人是这个世界的客人。《古诗十九首》中有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苏轼有词云:“人生如逆旅,我亦虽行人。”

作为这个世界的客人,每个人都想寻找安身立身之所。

但李白却说:“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这个世界有这么多美好的事物,有美酒,有大好山河,我沉醉其间,又何必是追寻,何处是故乡,何处才可以安身立命呢?

李白是诗仙,是酒仙,但他不是脱离凡尘的仙人,而是沉醉于山川日月,美酒佳肴,懂得欣赏这世界的美好事物的红尘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