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出场的必须是诗“王”——清代乾隆皇帝,因为他是皇帝又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足有42000多篇,不过乾隆皇帝的诗基本只有烂篇被人们传开来,比如著名诗篇《雪花》
《雪花》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初一看感觉小小学生写的流水账一样。还传说这乾隆写道第三句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写第四句了,这最后一句有点文采还是刘罗锅急中生智给补上的。

第二名那必须得是搞笑大担当——大军阀张宗昌,留有“名篇”共人消遣,比如有《大明湖》、《大风歌》、《咏雪》等,算一个直接表达派,字幕意思通俗懂,不时还有点脏话,深受普通大众喜爱,一直以来都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开心来源。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这简直是吧蛤蟆蹦跶的画面描绘的栩栩如生。
跟乾隆一样,张宗昌也写过雪。
《咏雪》
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这算得上下层社会版!

第三位是传奇人物明太祖朱元璋,他从乞丐开始做到皇帝的传奇人物,虽然小时候没读过什么书,但毕竟是经历过生死,见过大场面的人物,也写了一首霸气的诗。

《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来,扫尽残星与晓月。
头两句看起来俗不可耐,毫无美感,基本就暴露了他没上小学的真相,但是后面两句却又是不同凡响的口气,透露出王者自有的气质,让文武百官们统统地伏在阶前,直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四位就明武宗朱厚照了,他喜欢玩,什么都玩,比如他偏要北上御驾亲征的蒙古侵犯的敌人,最后完成杀敌16名,己方伤563人、亡25人的“胜利”,也就是所谓的“应州大捷”。后面在江西的宁王,就是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面那个要发飙的宁王,造反了,他想体验一把打仗的感觉,于是带领大军南下平乱,谁知道才从北京走到河北涿州就传来王阳明已经平定了宁王叛乱,后面玩心大起的朱厚照又搞了出“君王仁慈放叛军,再展神威定乾坤”的戏码——于是把宁王放了,自己在抓一遍。这一南一北的强行取胜,让他诗兴大发,然后就学他老祖,写了首诗。
《上马留题》
正德英名已播传,南征北剿敢当先。
平生威武安天下,永镇江山万万年。
也还是不错,虽然口水化,但是表达了自我吹嘘的傲娇情感。

最后是来自清代朝廷部级干部,一方大员杨遇春的实力吐槽。杨遇春以武举人的身份出身,在嘉庆二年镇压白莲教起义,以及后面多次平定各类起义叛乱有功,担任陕甘总督又进封一等昭勇侯。
一天在游卧佛寺的时候,看到一尊佛无事静卧在大殿,在想到自己辛苦半生,辛苦劳累地给皇帝打工,可能是心中不开森,有点emo,于是写了一首诗。

《佛》
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
我若陪你睡,江山谁人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