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在遵义市新蒲新区平安街的一栋楼里,200多名数据标注员正对着电脑屏幕,将图片、文本等数据标注为满足人工智能训练要求的可读数据编码,“喂养”着全国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

这里就是遵义市大数据集团下属子公司遵义软件园爱豆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据标注所在地,是遵义市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数据标注企业。靠着给全国人工智能“喂养”标注数据,这里每年创造出超过千万元的产值,为120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23岁的刘奔在这里工作一年多,他坐在电脑前,把新闻网页的标题、正文、作者和时间进行分类,开展PDF解析,让人工智能可以快速识别网页内容。刘奔告诉记者:“人工智能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行业,想在这里多积累工作经验。”
“数据标注产业其实是人工智能的前端,它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来参与。”遵义软件园爱豆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宋赟告诉记者。深耕数据标注这个赛道,该公司为周边大学生提供了一份在地数字就业的新机会。公司负责标注的大数据在高德地图、蚂蚁集团等公司的业务项目中均有应用,相应订单由“AI豆计划”人工智能产业孵化项目(后文简称“AI豆计划”)支持引入。

据了解,“AI豆计划”由蚂蚁集团、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于2019年8月正式启动,通过帮助欠发达县域引入数字就业机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孵化在地运营社会企业等,助力欠发达地区年轻人、留守女性等,在家门口就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2020年8月,该计划落地遵义。
36岁的李义兰是一位妈妈,在公司工作已有4年,这份工作不但让她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家中的小孩,“每个月工资有4000多元,还有双休日。”
在日常的工作中,李义兰十分用心,不断学习新知识,她告诉记者,“随着人工智能的升级,我们的标注产业也在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

而26岁的张华江是公司比较特殊的员工,因为他存在肢体障碍,行走不便。现在在一台电脑前就可以完成工作,这是张华江最满意的地方。张华江说:“来这里工作马上一年了,为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让我越来越有信心。”
吴兴花是来自黔南州惠水县的一名脱贫户,因为标注工作来到遵义,让她有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吴兴花告诉记者:“工资最高的时候,可以有8000多元,这也是自己工作努力的原因。”
五年来,遵义软件园爱豆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开展200余场公益培训,用“AI训练师”的数字化岗位重塑就业生态,为不同群体铺设通往数字时代的进阶之路,公司员工不乏应届大学生、脱贫户等群体,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今年,随着《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数据标注行业正经历华丽蜕变,遵义正乘着这场政策的“东风”,让更多普通群众享受到大数据的发展红利。
记者:陆邱珊
编辑:甘露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