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评论丨软色情“举牌”盯上未成年人,谁在给“黄牌”开绿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7:17:00    

全社会更应共同警惕,谁给“举牌”软色情开绿灯,赚取不义之财,就要彻底灭掉它的灯,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

近日,央视新闻起底“举牌”背后的色情暗流,引发热议。据了解,举牌本是参与者手持一张照片或者写有祝福语的牌子,拍成图片或视频与网友互动的一种网络行为。在这个看似正常的互动中,有很多像“果举”(裸体举牌)等隐晦的词汇频繁出现。更让人忧心的是,在这个利益链条中,都有未成年人的身影。

↑社交平台部分举牌视频截图

根据报道,在这条色情利益链条上,盘踞着两只“黑蜘蛛”——其一,买家,为满足龌龊色欲,购买未成年人“果举”图片或视频。其二,代理。所谓代理,就是赚差价的中间商,他们流窜于多家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举牌账号,发布擦边视频招揽生意。

一个令人心寒的事实是,有的代理既是卖家,也是买家。据此前南方周末报道,在一个约2000人规模的举牌代理群中,群主泡泡年仅15岁。相同规模的生意群,她还管理着三十多个。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经将近2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7.2%。眼下,“未成年人模式”早已成为社交平台标配,可屡被曝光的“举黄牌”陷阱、少男少女拍摄擦边视频,都已说明部分平台这第一道防线失守的问题亟待引起更多重视。

从国家层面看,“清朗”“净网”等专项行动持续重拳出击。去年,网信部门开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在短视频平台借‘举牌’拍摄、贩卖淫秽色情制品”“通过‘一对一’私聊方式,假借同龄人身份与未成年人用户频繁互动,诱骗拍摄私密照片,实施隔空猥亵”。相关部门将其作为典型案例曝光,也传递了“零容忍”的监管态度。

具体到落实层面,网络平台更需戒断流量依赖,积极承担主体责任,为未成年人打造风清气正、积极健康的网络空间。进一步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屏蔽筛选能力;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查办案件,对黑色产业链的违法线索进行固定收集,顺藤摸瓜让丑恶无所遁形。

更值得思考的是,本该是最青春靓丽的年纪,为何这些未成年人却深陷色情“举牌”泥潭?在类似案件被曝光时,“受害者有罪论”成了她们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实际上,恰恰可能是性教育的缺失,被忽视的情感需求,成长环境的冷漠,评价体系的单一……诸多因素综合叠加,才将她们推向了软色情的深渊。

未成年人心智尚不健全,他们或许无法理解,一时的“赚快钱”,命运早已在暗地里标好了价格。也因此,全社会更应共同警惕,谁给“举牌”软色情开绿灯,赚取不义之财,就要彻底灭掉它的灯,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与此同时,也要看见并重视未成年人内心深处被理解、被尊重、被爱的需要,用爱的盾牌帮助她们抵制“举牌”的诱惑。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林静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