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锐评|“牺牲利润抢占市场”的路子行不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09:4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臧博

“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商务部等部门密集发声。其中,“整治市场乱象”六个字直指问题核心,激起阵阵涟漪。各专业机构和业内人士竞相解读分析,甚至开始“盲猜”哪些车企会“中招”。

根据事实进行分析,这无可厚非,但先入为主开车企“盲盒”,则大可不必。市场需要竞争,对那些搅乱市场秩序的害群之马,各方都盼着早点清扫出去。不只汽车,任何市场出现乱象,各方都不会袖手旁观。

近年来,伴随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虽然绝大多数车企,能够踏踏实实研发、守法合规竞争,但也有一些车企,在市场中扮演了不甚光彩的角色:一些为抢市场不惜牺牲利润,猛打“价格战”,损人不利己;一些在网上买黑公关,抹黑竞争对手,搅得舆论环境嘈杂混乱;一些对产品质量不上心,产品质价齐低,给消费者带来巨大安全隐患。种种市场乱象,消费者看在眼里,从业者苦在心里,一众车企深受其害——这些,让整治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放任市场乱象横行,会毁掉中国汽车来之不易的成绩。打价格战、网络抹黑、降低零部件标准……个别车企的行为,砸的是“中国汽车”的招牌。如果放任不管,市场缺乏良性循环,缺乏有序竞争,缺乏充足利润,踏实本分的车企就难以生存,就难以持续开展科研攻关、技术创新。当市场陷入无效内卷的漩涡,甚至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最后买单的,将是所有中国车企,最终受伤害的,将是中国制造。

整治市场乱象,用政策善意呵护优质车企。从燃油车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中国车企顶着合资车的品牌和技术重压,一路走来不易。多年的技术钻研与市场开拓,让一大批有冲劲有技术懂市场的中国车企成长起来。它们向内求创新、向外拓市场,在讲好中国汽车故事的同时,也逐渐改变我国的产业结构,让中国制造短板补齐、长板更长。此时,从政策端与市场端送来双重呵护,就是向市场传递出明确信号:优秀的中国车企不是“孤勇者”,更多人选择与你们一路同行。

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关系到千万人的就业,也事关千万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整治汽车市场乱象,破除“内卷式”竞争,让更多车企集中精力主攻技术,中国汽车才能百炼成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