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贴上火红的撕纸窗花,“飞”来彩色的卡纸彩蝶……近日,作为上海“美术新空间”之一的陆家嘴街道东昌新村“星梦停车棚”装点一新,迎来“星梦窗格:奉贤博物馆在星梦停车棚第二回展”。

23幅“星梦窗格”作品在展览集结。其中12幅为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南桥撕纸”代表性传承人何球红与南桥镇居民的共创项目。9幅由何球红个人创作,内容恰为“东昌新村星梦停车棚”9个字。特别设计的“星梦窗格”装置将撕纸艺术与停车棚排烟窗口结合,通过光影效果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视觉体验。

创作撕纸作品无需工具,用到的仅仅是双手。在何球红看来,这样的创作相比剪纸,更加简单、安全,也更加适合老人小孩学习。尽管创作出来的图案边缘略显稚拙,却能体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据他介绍,此次展出的共创作品来自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书画院南桥撕纸”社团、奉贤区邬桥学校“牡丹苑乡村少年宫”牡丹撕纸社团以及奉贤区老年大学“南桥撕纸”班等总共60多名成员。
展览特别设立“儿童友好专区”。以废弃的广告纸、画报纸为材料,何球红与南桥镇居民拼贴制作出各色彩蝶,制作出特别的艺术装置,与儿童墙绘灯箱融合,打造出亲子互动的艺术空间。

展览揭幕的同时,专题为“公共文化服务法律需求与问题”的陆家嘴艺术社区调研与座谈(第一阶段)调研同步启动,期望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法律修订提供实践依据。
调研团队实地考察了东昌新村“星梦停车棚”、东昌大楼“楼道美术馆”、东园二居民区“露天美术馆”三个陆家嘴艺术社区实践案例,现场与居委会互动,重点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法律需求与制度创新。吸引来自法律界、艺术界、博物馆学界、人类学界、公共管理学界等2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的座谈,则共同探讨社区公共文化供给、服务领域法律服务指引等前沿性话题。
“星梦停车棚”作为“艺术社区”实践的代表,其四年实践已形成独特的“星梦价值体”。“社区枢纽站”创建人王南溟指出,“本次调研和展览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延伸,更是通过法律调研探索社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