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再登《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因为这件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3:15:00

今天(4月5日)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
聚焦准格尔旗丰富多彩的
非煤产业
↓↓
在内蒙古西部,有一座常住人口不足40万的县,保障着全国25个省区市能源供应,凭借582亿吨的已探明煤炭储量,成为名副其实的“乌金之城”。这个经历了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全国百强县巨变的地方,就是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这座能源重镇并未止步于传统产业的辉煌。在这里,曾经单一的黑色煤炭产业,正被丰富多彩的非煤产业所充实,一幅幅“彩色”图景正在黄河几字弯的臂弯里徐徐展开。▲3月15日,在准格尔旗一家陶瓷生产企业,工人给瓷器洗胚。组图均由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黄河之畔,准格尔旗一间陶瓷车间里,上演着跨越700年的时空对话。鄂尔多斯市国礼陶瓷有限公司的窑火映照着元代白釉多穆壶的优雅弧线。这件收藏于首都博物馆的元代景德镇瑰宝,如今在西北工匠的指尖焕发新生,成为这家企业的畅销品。▲3月15日,在准格尔旗一家陶瓷生产企业展出的瓷器。准格尔旗充沛的煤炭资源伴生着储量惊人的高岭土资源,而高岭土是陶瓷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原料。10余年前,鄂尔多斯市国礼陶瓷有限公司看准这得天独厚的资源,落户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成为准格尔旗第一家陶瓷企业。如今,这里已集聚各类陶瓷产业项目18个,涵盖礼品瓷、日用瓷、陶瓷酒瓶、建筑陶瓷及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多个领域。▲3月15日,在准格尔旗一家陶瓷生产企业展出的瓷器。“我们刚对生产设备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引进目前国内先进的生产线,除了生产高档日用陶瓷,很多知名酒企堪比艺术品的定制酒瓶都在这里生产。”企业负责人丁扬穿梭在琳琅满目的瓷器中间,自豪地说,今日准格尔旗的特产,不仅有“乌金”,还有“白瓷”。在准格尔旗,被制成陶瓷的不仅有高岭土,还有大量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在位于准格尔旗的内蒙古无为瓷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业固废粉煤灰和有着“地球癌症”之称的砒砂岩变身成为生产建筑陶瓷不可或缺的原料。每天有大量广场砖、地铺石、墙砖等建筑陶瓷源源不断地在这里产出,供给全国市场。“我们就近免费运来砒砂岩,再配上园区电厂产生的固废粉煤灰,用这些以前百无一用的废弃物生产建筑陶瓷,成本降低20%至25%。”公司采购部部长周响花说。依托国内知名专业团队,准格尔旗围绕粉煤灰、煤矸石、高岭土、尾矿等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煤矿地区环境修复,组织开展一系列技术研究和实践,并将研究成果就地转化。在“硬资金”“软政策”的共同发力下,多个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落地准格尔旗,依托科技进行的产业升级已初见成效。去年底,准格尔旗煤炭行业转型发展投资资金启动,启动仪式上就签约36家转型发展投资企业,投资金额632.54亿元。“我们在招商引资中发现,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川渝等地区,有一些正处于起步期、企业种子期和研发中试期的科创企业项目,急于寻找资金,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煤炭行业转型发展资金池的设立,主要就是充分利用我们当地煤炭企业雄厚的资金流,与高精尖企业双向奔赴,搭建桥梁,实现合作共赢。”准格尔旗委常委、副旗长武旭东说。在沟壑纵横的准格尔旗,一株株山杏树、沙棘树、苹果树、葡萄树,不仅给贫瘠的山川增添一抹抹彩色,更带动起一个个生机勃勃的产业。在内蒙古果计划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山间金灿灿的沙棘、红彤彤的苹果经清洗、杀菌、榨汁、灌装、打包,在全自动生产线的全速运转中变成一箱箱美味的饮料。而在不远处的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春暖花开之时,企业员工遍布村庄,精心指导农民养护百万亩山杏树。在这家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经纪人”的模式下,近2万名农民靠种山杏树增收。农民们收获的山杏,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优质有机杏仁露、杏脯、酸杏汤,甚至杏壳变身活性炭,热销全国各地。虽然矿产资源富集,但准格尔旗地貌复杂,旗域70%是梁峁山区,20%是沙漠,只有10%为平坦地区。近年来,当地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还让治理沟壑的树种结出发家致富的果实。准格尔旗有个暖水乡,地处全球公认的苹果黄金种植带。遗憾的是,“地球癌症”砒砂岩占其一半以上面积,贫瘠的土地打不出井、种不出粮。但后来,这片位于苹果黄金带的不毛之地,最终还是承担起了种植苹果的“使命”。如今的暖水乡,一片片的苹果树漫山遍野,“暖水山地”苹果品牌已在内蒙古西部打响。这个神奇的变化来之不易。在暖水乡德胜有梁村,村委会带领农民在砒砂岩山地平整出一块块梯田,将黄土、农家肥按不同比例与砒砂岩搅拌混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终于配制出“新砒砂岩复配土壤”,种出了苹果树。这种土壤保水、保肥、保有机质,再加上暖水乡近1400米的海拔、长达3000小时年日照、高达15摄氏度的昼夜温差,优质的“暖水山地”苹果成为农民致富的“黄金果”。准格尔旗的人们不但成功治理了“地球癌症”,还在上面种出了果树。砒砂岩长出的一棵棵苹果树、葡萄树、山杏树为当地引来一个个水果深加工企业,生产的苹果汁、葡萄酒、杏仁露,热销全国。准格尔旗的“神奇”不止于砒砂岩上长果树。在这里,一块煤在高科技的催化下,可以变成做衣服的布料,实现从“黑色”到“彩色”的华丽转身。在内蒙古久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乌黑的煤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生产出甲醇,甲醇通过进一步深加工,变为白色的聚乙烯、聚丙烯颗粒。这些白色的颗粒产品,不仅可以生产食品包装袋、行李箱、塑料管材等大众消费品,同时,高端应用领域涵盖了医疗、航空航天、安全防护、汽车工业和电子产品等多个方面。“用我们这个煤基新材料替代石油制品生产涤纶,可以降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内蒙古久泰集团总裁助理崔宇说。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煤炭产业价值链不断向中高端攀升,煤炭资源实现了从原料到材料、由低端到高端的清洁高效利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耕玻璃行业多年的内蒙古玉晶科技有限公司计划用3年至5年,在准格尔旗打造“北方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现代化光伏玻璃产业园”。明显的资源优势,让这家企业“用脚投票”,选择落户这座西部小城。据了解,在准格尔旗,生产玻璃所需的原料净砂、天然气等价格相对低,仅天然气成本,每年可节省600万到800万元。让玉晶科技宁愿多支付玻璃成品运往南方的费用也义无反顾选择落户准格尔旗的另一个原因,是当地政府面向企业的“店小二”“保姆式”优质服务。“自2022年企业来到准格尔旗以来,当地政府就‘面对面’‘肩并肩’解决企业各种需求,让我们在一年内实现拿地批文、开工建设并顺利投产见效。”内蒙古玉晶科技有限公司企管部部长高杨说,目前,企业二期工程也已完成全部前期手续,正在顺利建设中。在这座煤炭重镇的产业转型路上,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正在成为关键支撑。去年11月,准格尔旗“为企服务管家”平台正式启动。这个平台集问题反映、办理查询、反馈评价等功能于一体,通过手机与电脑端联动,实现全流程在线跟踪,致力于向企业提供全周期管家式服务。来源: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伟 张云龙 勿日汗) 暖新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