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印度快报》4月4日文章,原题:刺痛我的不是破碎的美国梦,而是印度政府的冷漠看到印度学生们仅仅因为在网上转发一个表情包就被吊销美国签证,身为美国乔治敦大学历史学副教授、同为印度裔的我深感惶恐。年少轻狂时,我也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进行一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活动,我不知这些“黑历史”是否会成为如今吊销我在美居住权的“欲加之罪”。
梦幻之感戛然而止
如同所有失败的喜剧演员一般,我的时机把握得很糟糕。2001年9月4日,我来到美国,在一家企业提供的奖学金资助下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就读。当时的美国正经历1991年开始的“美国经济的黄金十年”。普林斯顿大学一排排优雅的、英国都铎王朝时期风格建筑则带给了我梦幻般的体验。
然而没过多久,这种梦幻之感戛然而止。当美国以“9·11”恐怖袭击事件为借口,发动纯粹基于谎言的阿富汗战争时,在美国的印度人也受到了波及。我的姑姑打电话劝我不要穿印度传统服饰沙丽。我在每个机场都被拉到一旁进行额外搜查,尤其在较小的机场,我常常是那里唯一的有色人种旅客。
2003年,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当时,和其他同学们一样,我积极参与有关战争的政治辩论,参加在纽约举行的反伊拉克战争大规模集会。当时,美国骑警把游行队伍包围起来,他们的马匹比我想象得高大很多。不过,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活动未来是否可能违背普林斯顿大学的教育精神或美国宪法制度。
美移民占侨胞对印经济贡献1/4
我对美国高校的热爱让我留连海外的时间比预想中长很多。我也并非孤身一人,在我读书和任教的大学中,印度裔师生总是名列前茅。我这一代来美的印度学生折射了两个国家梦想的交融:有能力在全球竞争中大显身手的印度中产阶级人士,勇敢地移民美国闯荡。许多将子女送往美国大学的印度父母仍将这一观点奉为圭臬。我们也报之以李:移居美国的印度人是向故土汇款的最大来源,占海外侨胞对印度经济贡献的1/4以上。
然而,过去的几个月里,这场梦俨然化作泡影。我惊恐地看到,一些学生只因转发表情包就被吊销签证。学术自由曾是我教育理念的基石,现已荡然无存。更重要的是,我的同事巴达尔·汗·苏里因社交媒体上的言论被拘留,这些令人不寒而栗的行为不仅表明我们印度裔侨民对美国的重要性如沧海一粟,也揭示了印度政府视我们若蚍蜉。
前不久,哥伦比亚大学印度裔学生兰贾尼·斯里尼瓦桑因去年4月意外卷入一场有关巴以冲突的警察行动,于今年收到一封吊销其学生签证的电子邮件,联邦特工几次到访其公寓,最终她选择逃离美国。美国各地的印度师生,无论其政治立场如何,都对此感到恐惧。
印政府“抛弃”在美公民
然而,身在印度的人们不仅没有对海外同胞的遭遇表示同情,还发出无情嘲讽。
被弃如敝屣的不仅是如我这般受过教育的印度公民。在家乡难觅机遇、转而来美“淘金”的印度移民曾推动美国发展。然而,随着印度人不断涌入,美国安全部队在墨西哥边境逮捕了不少我的同胞。如今,美国又变本加厉,用一架架飞机遣返了戴着镣铐的印度人。
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面对这场风波,表现出强硬的姿态。通过外交谈判,她成功阻止了墨西哥人被戴镣遣返的局面,并且提供财政援助助其重新开始生活。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人却可以在没有任何抗议声的情况下被遣返。让我心碎的,不只是“美国梦”的破灭,作为一名印度公民,那从来就不是我的梦;让我真正感到痛苦的是,当我们的公民被戴着镣铐遣返回国时,印度政府的冷漠反应。(作者阿纳尼亚·查克拉博蒂,刘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