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堂课,固原市的孩子们坚持了30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14:37:00    

清明节过去了一段时间了,说起那场别有意义的远行活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的学生们还历历在目——往返108里赶赴固原市彭阳县烈士陵园,祭奠在任山河战斗中牺牲的396名英烈。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他们上了一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

而这堂课,固原市的孩子们坚持了30年。


感动全网的百里“思政课”


4月3日凌晨4点半,固原市原州区气温刚过0摄氏度,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的操场上响起了集合哨声。

“今天我们班有多少名学生参加?”

“班里55个人全部参加。”弘文中学八年级一班班主任朱丽媛语气坚定。

“七班全到、九班全到……”昏暗的操场上,星辰稀疏挂在天边,在后勤保障人员的护送下,2300余名师生高举班旗出发了。清冷的晨风中,他们的呼吸凝成白雾,但口号却格外嘹亮:“一!二!三!四!”

天色逐渐泛白,黄土高原的沟峁起伏如凝固的浪涛,密集的陡坡消耗着少年的体力。学生们在彼此搀扶中翻山越岭坚持不懈,为的就是用双脚重走英雄路,铸就信仰。

一条路,30年,摊开是故事,聚拢是精神,早已沉淀为这座城市的信仰传承。

1995年,时任固原二中校长的韩宏首次提出把“吃苦教育”与“红色教育”结合,要求学校初一年级新生清明节当天徒步赴任山河烈士陵园祭扫英烈,以此磨砺学生的意志,培养爱国情怀。他任校长期间,共组织了14次徒步任山河活动。

30年薪火相传,经过一代代接力,这场“行走”已升华为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于一体的大思政课,辐射带动许多学校、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自治区内外的一些大学生和中学生也参与其中,与固原市师生共赴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开展清明节祭扫活动。

这场坚持了30年的徒步祭奠,也感动了千万网民。据《固原日报》消息,截至4月7日9时,此次活动全网浏览量超过18.82亿次,超3000万网民评论转发。


创新思政课,传承精气神


近年来,宁夏多所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基地场馆、企业车间、乡村田间等,实地开展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等特色案例教学,线上线下举办“红色走读”“经典视听”等活动,做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育人品牌,教育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韩宏说,举办“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动的初衷,就是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是怎么过来的,要让孩子们知道“苦是各方面的”,不仅有学习的苦,还有生活的苦。未来,孩子们会认识到,这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在锻炼中感受到担当和责任。

采访中,多位自治区政协委员也谈了自己的思考。

自治区政协委员杨玉洲表示,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和国家意识的关键时期,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杨玉洲建议,通过思政课的不断探索创新,在基础教育阶段强化课程内容有效衔接,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全面推进立体化育人,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强化高质量思政教育,切实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落地生根。

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锐锋建议,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思政课一体化指导小组建设工作,全面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固原市政协委员、团固原市委副书记杨洁表示,“徒步百里祭英烈”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已经成为固原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团固原市委发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功能,逐步将团的组织、团员主体、团的活动、团的职责融入“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建设,正引领团员青年在沉浸式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汲取奋进力量,身体力行上好“大思政课”。


作者:张倩

记者:范文杰

文字编辑:奚冬琪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