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百本好书送你读】 一部“微观战史”——《惠通桥之战》读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1:0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相海龙

惠通桥在哪里,惠通桥之战到底发生了什么,恐怕很多人并不了解。近期,余戈的《惠通桥之战》一书由天地出版社出版发行,对被专家称之为“微观战史”与“一分钟改写了历史”的惠通桥之战作了非常详尽的记述。它把人们带到了那枪炮齐鸣、血肉横飞的特定场景,发出摄人心魄的雄壮声响。

作者余戈‌是著名的战史专家,曾任解放军出版社《军营文化天地》杂志主编、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他著有“滇西抗战三部曲”:《1944:松山战役笔记》《1944:腾冲之围》《1944:龙陵会战》,作品分别获得第六届文津图书奖、“2014中国好书”等殊荣。‌他在《惠通桥之战》中尊重历史,记录历史,还原历史,深情地写出了一部对得住历史的恢宏巨著。

惠通桥位于云南怒江之上,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1942年4月,由于英军在缅甸临战脱逃,日军56师团数万人围攻远征军,使远征军蒙受重大损失。腊戍失守,境内怒江西岸的部队处于崩溃状态。成千上万的难民拖家带口,与溃兵混在一起,沿滇缅公路经怒江上的惠通桥撤向保山。1942年5月3日,中缅边境畹町失守,日军长驱直入,云南遮放、芒市和龙陵相继被日军占领。数支部队涌向了横跨在怒江上的滇缅公路惠通桥段,一场中国版的“敦刻尔克”在中国西南边境上演。

追击中国军队的是日军的第56师团,这是一支由九州北部精锐组成的队伍,他们的战斗力在日本军中是数一数二的,他们的唯一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攻占惠通桥。而远征军的这次败退让缅甸的日军通向昆明的道路大开,而惠通桥是这条路上唯一可以阻挡住日军的通道。如果不能在怒江挡住日军,日军的坦克和重武器就会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南战场,凭借日军的战斗力,10天后就有可能打到昆明。昆明一旦失守,刚开辟的驼峰航线和中国工业大后方都将不保,而处于抗战大后方的重庆也将很快陷入到被包围之中。所以说,惠通桥之战虽然名气不大,但非常重要。

既然惠通桥位置如此重要,为什么不早将其炸毁?因为惠通桥不仅是日军进攻昆明的唯一通道,也是中国支援缅甸保障通畅的唯一道路,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炸桥断路。日军也明白,不能将对方逼急了,一旦桥炸了,路也就断了,他们也企图装成难民,暗中渡桥占领对岸控制整座桥,就这样,情势变得尤为复杂,明争和暗斗在这座狭窄的桥梁上开始上演了……

读完《惠通桥之战》就会发现,作者非常客观冷静,写得既用心,也用情,整部作品对惠通桥之战的惊心动魄有着犹如说书般的叙述,可见其有着非常深厚的军事知识,也有驾轻就熟的文字功力。他借助最新发现的原始档案,以及根据搜集来的各种资料汇聚而成的史料,细致还原了围绕惠通桥的战事和人物细节,生动地再现了中国抗战史上这段命运转折。

在书中,除了有官方素材外,还有很多个人回忆录和书信,甚至还有日军的个人回忆,作者还大量使用了口述史资料,用无数个人的视角,增加了史实的可信度,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同时,书中以客观的态度讲述日军和中国远征军真实的战场状态,让人清晰地体会到了战场上的残酷无比和战役指挥时那种千钧一发的惊悚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李晨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滇西抗战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篇章。本书以严谨的态度书写抗战微观史,从军事的、战役的、战术的乃至从具体的战斗过程、具体的战斗细节切入去研究战争史。作者挖掘弘扬滇西抗战历史文化,使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机地融合起来,有助于唤起更多人对抗战历史的关注和记忆。”

可以说,《惠通桥之战》是一部大书,因为它细致地写出了中国军人舍家为国的英勇无畏精神,鲜活地刻画了一个民族在危急时刻同仇敌忾的决绝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