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护航儿童成长,东莞发布2025年儿童友好“十件实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1:06:00    

前不久,东莞两项经验举措(发布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政府规章、推动儿童影响评价制度化体系化)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清单。为进一步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近日,东莞市妇儿工委办经综合评定确定《东莞市2025年儿童友好“十件实事”》,发布如下。

01 东莞市儿童友好医院建设

根据《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引导提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建设儿童友好医院。

实施单位: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02 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防控项目

面向东莞市6-18岁儿童青少年开展“宣教、培训、干预”三位一体的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特色工作,其中每年进行初次筛查人数不少于10000人。

实施单位: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03 打造45个儿童友好慢行交通系统(儿童友好街区)示范工程

在东莞市35个镇街(园区)通过建设独立连续的步行道、安全醒目的过街设施、儿童友好的街道环境、醒目显眼的标识系统、通畅零高差的无障碍设施等措施,打造45个安全、舒适、趣味的儿童友好街区。

实施单位: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各镇街园区。

04 打造松山湖青少年科普特色品牌

将打造松山湖青少年科普特色品牌纳入松山湖“十五五”规划,组建科普志愿服务队伍,为开展青少年科普讲座等储备人才。升级“园区科普研学地图2.0”,积极扩大科普载体阵地,建设青年之家、少先队实践基地等。

开展特色科普活动,持续深入实施“周六科普秀”“科学北斗”“行走课堂--环湖研学记”“多彩科普课堂”等项目,打造松山湖青少年科普IP,全年开展各类活动不少于300场。

实施单位:松山湖党建办、团工委、妇联。

05 谢岗镇“儿童友好示范镇街”改造建设项目

以儿童需求为导向,在谢岗镇内先秦文化公园、谢岗镇中心小学、谢岗广场、中心滨河公园等11个场域开展儿童友好空间改造建设工作。

实施单位:谢岗镇妇联。

06 “向阳花开”流动儿童守护关怀计划

面向民办学校流动儿童开展安全主题宣教活动、心理危机识别及介入服务、家庭教育共性难题应对工作坊、流动儿童家庭互助支持小组等服务共100场次,预防并化解流动儿童的成长危机,让流动儿童及其家庭与东莞共荣成长。

实施单位:东莞市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

07 新城社区玉兰童心园

采用“1+5”(1个儿童美育馆+5大儿童友好空间)服务模式,以“美育童心,与美同行”为理念,依托全市首个社区一级儿童美育馆及新城社区现有公园、商业大厦、市中心商圈等空间,打造一园一馆五空间,内设潮文化展示厅、儿童友好多功能厅、书法学习室、妇女议事厅、儿童讨论室、童心语室等区域,打造儿童特色“美育生态圈”。

实施单位:南城街道妇联、新城社区居委会。

08 黄江镇“科技赋能 ‘童’创未来”科普项目

贴合儿童需求,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开展科普宣传、科普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创建、科技创新学术交流等,在黄江镇科技公园城市展厅开展不少于380场科技、航空、人工智能等主题多元化科普活动。

实施单位:黄江镇经济发展局。

09 建设儿童口袋公园

推动社区公共空间利用闲置地适儿化改造10个“家门口”的口袋儿童乐园,为儿童打造体验自然、交流互动、享受游戏、激发创意的儿童友好空间。

实施单位:万江街道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10 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增效

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3万个;建成1所公办普通高中,推动4所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动工建设,力争推动2所市直属公办普通高中项目立项,举办2所综合高中。

实施单位:东莞市教育局。

11 推进中小学生全员体育运动计划

全面落实保障中小学生每天校园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建立健全校园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长效机制,全市各中小学校要普遍开展“校园阳光体育活动”。

综合统筹好体育课、大课间、课间活动、眼保健操、早锻炼、午锻炼、课后体育服务等时间安排,优化创新课程编排,设置体育活动课程,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打造“人人有项目,班班有队伍,月月有比赛”的校园体育文化。

实施单位:东莞市教育局。

儿童是家庭和城市的希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东莞市妇儿工委办前期面向各镇街(园区)、各成员单位征集2025年儿童友好“十件实事”104件,经综合评定确定如上。接下来,东莞将着力从儿童友好空间、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身心健康保障、科技创新赋能等方面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儿童友好城市成长环境。

南方+记者 张帆

通讯员 东莞市妇联

【作者】 张帆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