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是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日。多年来,徐汇区以儿童健康为核心,健全健康网络、高效平台、专业队伍和管理机制,长期关注关爱孤独症儿童。

在徐汇区妇幼保健所的“星语心园”工作室内,两岁半的小星(化名)在接受早期丹佛模式的干预,这是一种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综合性干预方法,通过个性化的游戏活动和互动,促进其社交、语言、认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半年多前,小星在社区常规儿童体检中被筛查出具有孤独症倾向,随后在儿科医院确诊。他几乎不说话,只对简单的一步指令有反应,父母长辈都十分焦急。好在发现及时,通过徐汇区妇幼保健所半年多的干预,如今,小星的状态有了明显改观。

孤独症不仅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同时也影响家庭幸福。对于儿童孤独症来说,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非常重要。据最新数据统计,徐汇区筛查阳性确诊的孤独症儿童比自由就诊确诊为孤独症的儿童整整提前了20个月,为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经早期筛查确诊的患儿均得到了有效干预,显著改善了预后。儿童孤独症最佳干预年龄在3岁前,除了按时参加社区儿童体检,家长还应关注孩子平时在沟通交流互动中的表现。
徐汇区妇幼保健所儿保科主任医师朱国伟表示,孤独症的五大症状包括不看、不应、不指、不语和不当。“不看:孩子与你的目光交流、对视的机会较少。不应:当你叫他时,回应次数较少。不指:一岁左右孩子还不会指,如果问他什么东西在哪里时,他用手指物的行为没有出来。不语:孩子到了一岁半以后依然没有语言。不当:孩子会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如玩小汽车的时候喜欢玩汽车的轮子,或者喜欢看旋转的电风扇等。当然,这些行为不一定代表孩子有问题,正常的孩子也可能会有‘五不’等方面的表现。但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时,家长应引起重视,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

从2012年开始,徐汇区妇幼保健所及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开展了孤独症早期筛查,并将孤独症早期筛查纳入社区常规儿童体检服务,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十余年来共筛查18—24月龄儿童55000余名,确诊儿童孤独症160余名。从2019年开始将“孤独症干预技术”引入基层,先后在徐汇区妇幼保健所及五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孤独症早期干预,形成以社区为基地、家庭积极参与的“1+1+5”的孤独症干预模式。
近年来,孤独症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上海已启动并开展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工作,到2027年底,上海市将建立健全孤独症儿童筛查、评估、诊治、干预、照料等全链条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回应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关心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升孤独症儿童家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吴会雄、陆海捷
编辑:宁平英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