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被央视表扬!索伦河谷成鸳鸯繁衍乐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22:31:00    

在兴安盟科右前旗的索伦河谷,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鸳鸯正迎来一年一度的繁殖季。近日,大批鸳鸯迁徙至此,为这片冰雪尚未完全消融的河谷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为了保护这些“小可爱”,当地多措并举共筑鸳鸯家园,这一举动也被央视新闻关注,并在4月2日央视CCTV13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节目中“点名”表扬了。



每年3月至4月,鸳鸯会从越冬地迁徙到索伦河谷进行繁殖。为了深入了解鸳鸯的繁殖习性,更好地保护这一珍稀鸟类,科研人员在河谷的多个人工巢内安装了微型摄像头,通过远程监控的方式实时记录鸳鸯的繁殖行为。



去年,科研团队就曾通过摄像头捕捉到了许多鸳鸯的珍贵影像。画面中,一只鸳鸯在人工巢中孵卵,它小心翼翼地将多个卵用喙部和颈部放进绒毛下面,不停地调整身体,找到最舒适的位置后开始孵化。随着孵化的进行,小鸳鸯们破壳而出,调皮地在巢中穿梭。不久,这些出生不久的小鸳鸯便勇敢地跳下巢穴,聚集在草丛中,等待着其他小伙伴的加入。



虽是如此,全球鸳鸯的种群数量正呈下降趋势。2021年,鸳鸯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成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为了给鸳鸯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近年来,科尔沁右翼前旗投入225万资金,用于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监测体系建设及救护防御工作。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巡护执法,有效遏制了盗猎行为。同时,还通过种植树木、恢复植被、倡导周边牧户积极参与爱鸟护鸟行动等方式,改善鸳鸯的栖息环境,通过实施一系列重点生态项目,为各类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栖息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此外,当地还采用了仿天然树洞的人工巢箱,为鸳鸯提供了许多适宜生存、防止天敌入侵的巢穴。据统计,人工巢箱数量从2021年的38箱增加到2022年的42箱,到2023年更是达到了68箱,今年保守估计将达到80箱左右。按照平均每箱孵化10只鸳鸯,预计总数将达到800只左右。与此同时,当地还对人工巢箱进行定期监测,提高雏鸟成活率。

如今,不仅在索伦河谷安家的鸳鸯数量逐年增加,而且来索伦河谷的鸟类种群也逐渐增多,这些“小可爱”们早已经把索伦河谷当成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了。



文字:记者 伊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