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个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美国爆火,冲上了美区应用程序榜前列,许多美国民众开始跨境囤货。对此,专家表示,美国政府肆意对贸易伙伴挥舞“关税大棒”,不仅招致贸易伙伴反对和反制,也在美国国内遭到普遍质疑,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美国市场爆发式增长就反映了消费者对美国滥施关税的担忧。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专家 万喆: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海外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尤其是美国市场的现象级表现,本质上是全球化供应链与本土政策博弈的产物。这个趋势背后既有技术迭代的推动,也有消费心理的变迁,更折射出美国关税政策的深层次矛盾。
海外市场爆火的核心驱动力,首先是关税政策的反向刺激,美国滥施关税使得商品价格预期上涨,所以消费者才会想要去囤货。
跨境囤货的现象,其次说明了美国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就是它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其实它的成本都是美国民众在担负,尤其给普通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对于低收入群体的伤害更大,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市场预期不稳定。商家其实也难以对未来作出判断,企业生存也遇到了很多的困境。
而且我们会发现这种现象其实也是对中国经济实力和制造业的认可。也就是说美国民众跨境囤货的行为,从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当中的重要地位。即使在面临美国加征关税等不利因素下,美国消费者还是愿意选择中国制造的商品,也体现了对中国产品性价比和质量的认可,其实这也是供应链重构的一种缩影。
最后我们也能看到,其实它也显示出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就是贸易保护主义难以阻挡全球化趋势,也反映了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所以说中国跨境电商的崛起,既是对美国关税政策的被动应对,更是全球供应链数字化的主动选择。美国民众的跨境囤货本质上也是在用市场行为投票,反对保护主义。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